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一 >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舒淇分享 135940

舒淇 分享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古人常有登高临远的情结,登高而赋。极目四望,烟波浩渺,天地万物,如是而来。唐大历二年(767年)的那个重阳节,已经离开故乡35年的杜翁独自登上了夔州的山亭,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

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

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

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

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诗歌,体会诗人沉郁苦痛的思想感情。

2.诵读并改写诗歌,学习杜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首联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的沉郁悲凉的基调。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的艺术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创作背景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杜甫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无心游赏,触景伤怀,写下了这千古传唱的诗篇《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无限悲苦。

2.作品特点: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属于近体诗。在章法上,它突破了一般律诗只有中间两联对偶的写法,而是四联皆对偶,被誉为“古今律诗第一”。

二、自读全诗

1.诵读课文

先听配乐朗诵录音,再正音正字,然后诵读课文。

2.注音

渚(zhǔ)清作(zu)客霜鬓(bìn)浊(zhuó)酒

3.词语注解①渚:水中的小洲。②落木:落叶。

③萧萧:落叶纷纷的肃杀凄凉景象。

④作客:客居他乡。

⑤百年:犹言一生。

⑥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⑦苦恨:甚恨,心中的恨事很多。

⑧繁霜鬓:形容两鬓头发斑白。

⑨新停:刚停。这时杜甫正因病刚刚戒了酒。

⑩浊酒:未过滤的水酒。

4.诗歌翻译

风急天高猿啸哀,——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凄清,

渚清沙白鸟飞回。——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归鸟在飞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无边无际的落叶在萧萧地飘落,

不尽长江滚滚来。——流淌不息的长江水在滚滚地奔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离家万里面对秋景悲叹自己常年漂泊他乡,

百年多病独登台。——一生多病今天在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艰难困顿可恨白发长满了双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病苦潦倒只好停了浇愁的酒杯。

三、自主赏析

1.整体感知

提问: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从景和情两方面看,全诗是怎样的内容层次?

明确:全诗分两层:

前四句写景,描绘了一幅雄浑高远而又凄清悲凉的秋景。

后四句抒情,抒发了诗人感时伤世的爱国情感和长年飘泊的孤苦愁绪。

2.自主鉴赏。(给每联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赏析短文)

首联两句,描写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的景象,指明了时节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构成一幅登高远壮阔而又苍凉萧瑟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的基调。对仗工稳,句法严谨,语言极为凝练。

颔联从大处落笔,仰头写山景: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俯视写江景: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而又高昂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历来被视为千古佳句。

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先横写“万里悲秋常作客”,再纵说“百年多病独登台”。一横一纵,承上启下,点出了全诗感时伤世、羁旅飘沦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沉郁悲抑的感情。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极为沉郁顿挫。宋代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评说:“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可见诗人内心深处是何等的愁苦沉痛。

尾联两句是悲叹自己穷困潦倒孤苦寂寞的境遇和心情。出句写诗人备尝艰难之苦,白发丛生;对句写自己困顿潦倒,疾病缠身。国难家愁,只有借酒排遣,但又因多病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艰难”,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全诗就在这忧愤无奈的感叹声中收笔,悲愤深沉,而又寄意深远。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知识点

一、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二、作者介绍

1.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代表作《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名作。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2.祖父

杜甫的祖父为唐初诗人杜审言。杜审言很有才华,但恃才傲世。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

3.杜甫诗名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登楼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绝句四首》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AD位1

相关推荐

六一儿童节微信朋友圈经典句子

经典句子

最新六一儿童节主题活动方案2020

必读书目

神秘岛高三读后感700字

高三

高中物理牛顿定律知识点

物理

岳飞传读后感400字10篇

读后感400字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

下一篇:高一上册语文《纪念刘和珍君》精选教案